![]() |
![]() |
2008年12月24日上午是湖北省全省统计网站工作会议。
《湖北卫视》来问了一些改革开放30年湖北省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问题。这30年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巨大的。其背景是经济体制的变化。前15年的财政基本上是国家财政,财政支出覆盖经济社会行政的方方面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民营资本的壮大,财政或者政府就是做企业不愿意做、不能做、做不了的事情,作为省级财政,现在主要是三个方面:行政支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这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的作用,政府起辅助性的作用。
湖北日报的《大武汉》杂志来问了一些汉口北市场群的问题。
汉口北专业市场群是武汉发展的重要步骤。东起武湖,西至岱黄公路,沿巨龙大道长达10公里、纵深2-3公里的带状地带,紧连后湖新区,集小商品、轻纺、家居、医药、农产品、家电、建材、原材料、零配件等十大核心市场群在内的超现代城市综合体。集交易、展示、物流、娱乐、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市场集合体。形成从单一的买卖商业模式向多元、多品、立体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创新。在半径20公里内覆盖天河航空城、汉口北编组站、汉口北港三大物流基地、汉口火车站、新荣国家一级客运站。30分钟车程可覆盖武汉市区,1小时车程抵达武汉城市圈,4小时车程到相邻省会,当天往返“800公里半径圈“覆盖广州、上海、北京、重庆、成都、西安等特大城市和广阔地域。
我谈了几个建议:
——市场群离不开工业园区支撑。汉口北市场群结合了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广东专业特色镇、汉正街的特色,利用区位优势建设的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商品是否价廉物美,在中部类似的市场很多。有周边工业的支撑,才能坚持下去。义乌就是如此,义乌商品绝大多数来自浙江的小商品生产体系。因此,要在市场周边规范工业园区。
——填补武汉外环经济带的不足。武汉三镇,武昌南有光谷、红钢城、石化城,汉阳西有沌口汽车城,就是汉口北没有经济实力强大的产业群。汉口北及工业园区的建设能加快这个进程。目前的航空港、集装箱港、全国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佳海工业城、F天下等项目的建设,激发了汉口北经济的发展。我主张28公里的内环线应该建设成为服务业经济带,外环线188公里应该建设成为大市场、大工业、大物流经济带,汉口北市场群的建设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上海的汽车、石化、钢铁、微电子、造船、航运等产业,均匀地分布在外环线上。
——从城市圈角度规划汉口北市场群、工业区。市场群、工业区的规范,要打破行政区划,至少与孝感、黄冈、鄂州要进行密切合作。汉口北经济的发展不是武汉一家的事情。如果汉口北市场群、工业区、武汉新港、货运编组站的结合,实力可能不亚于义乌市场。比如在建材方面,麻城就有很好的大理石资源。
——重振湖北、武汉的轻工业生产力。武汉曾经是轻工业大市,不过那已经是过去。上世纪80年代初,湖北的莺歌牌彩电、南波希岛冰箱、鹦鹉牌录音机、荷花牌洗衣机四大家电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但后来由于技术上未得到及时改进、创新,最终都被淘汰了,以至于“莺歌哑了,希岛崩了,鹦鹉飞了,荷花谢了”。这便是善开拓不善守成的典型例子。这一毛病导致湖北很多好东西出不来或者做不长久。汉口北市场群有利于恢复武汉轻工业的生产能力。
——努力成为中部经济的拉动力。武汉在中部属于特大型城市,应该为中部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这需要一些大项目、大手笔。郑东新区拉动郑州经济的发展,汉口北市场群也应该起类似的作用。(本文转自叶青博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