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兴商建市”是义乌的发展战略。义乌始终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重点,积极推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和层次。到2007年底,义乌市已有各类服务业经营单位10万余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52亿元增加到180.2亿元,占GDP的比重由43.5%提高到51.2%,率先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为主体、以传统服务业为支撑、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特征明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现状
一是 在“义乌经济圈”的形成中,现代物流业功不可没。全市已形成国际物流中心、江东货运市场、宾王货运市场、南方联等四大货运市场,义乌已实现与上海港、宁波港直通,并被浙江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目前,义乌每年40万个集装箱把40多万种商品运往212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会展业。蓬勃发展的会展业,使义乌先后被国内展览界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会展城市”和“中国最佳会展城市”,2007年共举办各类专业展会43个,展览成交额达165.9亿元,比2006年增长27.2%,其中2007年“义博会”交易额108.9亿元,比2006年“义博会”增长15.2%。
三是通信业的发展。目前,义乌的电子政务、电子警察、网上教育、电子商务、视频点播、宽带网络、数字化市场等建设与应用,在浙江全省已是遥遥领先,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2007年,义乌市本地电话用户数69万户,同比2006年增长9.2%,固定电话普及率达96.45部/百人。截止2007年12月,义乌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了144.2万户,同比2006年增长34.5%;国际互联网用户数15.8万户,同比2006年增长29.5%.
四是金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义乌金融业近年来也获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91.39亿元,新增存款72.06亿元,新增存贷比为 127%,进一步支持了义乌当地金融的发展;2、不断有新的金融机构进入。继2006年浙商银行在义乌当地开设分行之后,2008年计划又有三家金融机构入驻义乌;3、国际业务快速发展。目前义乌金融机构己与全球212个国家有了国际业务往来,截止到2007年5月底,义乌市实现外汇结汇金额32.58亿美元,售汇0.67亿美元,呈现出外向化趋势。
五是成长中的民间社团中介组织(机构)。市场在培育、成长过程中难免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力量,显然不符合现代规范市场的发展。义乌的做法是在市场组织和管理方面大力培育和发展自律性社会中介组织,通过发挥专业或行业组织的相应职能,实现配合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管理市场的目的。
二、基础
1、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为义乌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义乌人向来重商亲商,有着勤劳、包容和开放的品格。二是同义乌的市场特性一脉相承的是义乌人“不以利微而不为”的经商理念,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里,有些商品的利润只有一两分钱甚至更低,就靠着如此之低的经营空间,许多商家做成了大买卖。三是 义乌人从“鸡毛换糖”开始创造商品市场,到现在的世界第一大市场,敢为人先,铸就了不凡的义乌人精神。
2、勇于创新是推动义乌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主要表现在:一是义乌人敢于创新,把挑战当机遇,变劣势为优势,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在资源的培育、吸纳、整合和转化上做足文章,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始终把握主动权。二是义乌人善于创新,党委、政府以“富民”为核心和归宿的政策创新,形成了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把所有在义乌创业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都解放出来,把土地解放出来,把资本解放出来,把管理、技术、信息都解放出来。小商品市场的功能、形态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发生了质的改变;八易其址、11次扩建,排水沟上的马路市场演变成了今天的大型现代化商场;传统的现金、现货、现场“三现”交易为主的批发市场,又变成了今天以洽谈订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交易方式为主的小商品展示、交易、信息中心。
3、“两只手”的取长补短为义乌服务业发展开辟了一条“高速公路” 。一是在市场建设20多年的过程中,在义乌市场起主导的,是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政府只进行宏观调控,负责制定游戏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缺陷。二是政府部门不参与市场的经营和竞争,及早实现“管办分离”,及时退出市场主办者的角色。三是通过制订制度,深化改革,提供了稳定的、公正透明的制度环境和体制框架,使得市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有利于资金、土地、人才、能源等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机制。
4、“自律”与“他律”的结合为义乌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是把打造“信用义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百事德为首,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义乌人的诚实守信、严格自律。二是义乌市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顺畅的联合打假机制,形成了既联合执法,又分工负责的执法态势,增强了执法威慑力。联手企业开展打假维权,是义乌市近年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法宝之一。
三、效应
1、提供市场保障。建立和完善了市场管理和服务体系,保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为义乌市场长期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市场布局不断规范化合理化。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和服务,除了工商、税务、质检等执法部门对市场的管理外,主要体现在善于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做好市场发展规划、确定市场管理政策、因时而宜地进行市场布局调整。20多年来,在政府的组织下,通过多次市场布局的调整,市场行业布局不断规范化合理化。
3、提升市场档次。义乌各市场由专门的业主进行市场的建设培育、经营开发、物业管理。政府在于引导业主注重市场硬件和配套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不断改善市场环境,逐步提升市场的档次。
4、建立了发达的配套服务体系。通过组织专业街、提供运输、信息、餐饮、住宿、资金结算、外贸代理等形式,为市场提供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促进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四、方向
1、建立健全市场服务内容。市场主办着应向经营者提供系列化共性需求服务和个性需求服务,如办证服务、合同公证服务、家政服务、房屋租售服务、咨询服务、货物配送服务、广告宣传和代理服务、票务服务、金融服务、邮电通讯服务、治安服务、环卫服务、信息网络服务、培训服务等,以满足经营主体多样化、多层次、全过程的发展需要。同时,还应发挥市场协会、市场工商业联合会的作用,加强专业市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统一策划,协同发展,推进市场重组和功能创新。
2、在全社会始终营造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真正通过以人为本聚集商气 。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执法环境、社会环境好,企业才能立住脚、扎根深、成长快。今后,义乌要始终营造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不能松懈。在这方面要做好两点:一方面尊重市场。目前,义乌社会上“小富即安”的思想已经开始冒头。政府应当在这方面持之以恒地花大力气引导民众创新创业。另一方面,报纸、电视台等各种媒体要把宣传创业典型、宣传大企业家作为恒久不变的主题,同时大力培植和弘扬“义商”文化。
3、选准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做大做强重点行业 。重点突破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代物流业。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加快设施、设备、运输工具等物流资源的重组整合。支持工商企业与运输、仓储、邮政等企业的联合重组,引导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逐步向综合服务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过渡。 二是现代金融业。加快引入创新机制和竞争机制,建立起以资本市场为骨干体系,政府资金、银行资金和社会资金相互配合,省内资金和省外、国外资金相互衔接,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互为补充,逐步建立起支持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侯悲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