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一代市场开放初期,工商部门采取按营业执照安排摊位,因办理执照时间先后,各类商品放置比较混杂。后工商部门按经营商品的范围分别编制 15个管理小组,市场也逐步分为小百货、袜子等行业。第二代市场建成后,市场内已初步划分为小百货、服装、袜、针织品(宁波慈溪出产)等行业。到第三代市场期间,开始注意按大行业、粗放式划行归市,有了小百货、服装、针织品(内衣)、袜、线袋、毛线、鞋、牛仔裤等分类。
到1991年1月第四代小商品市场动工建设,将有16000多摊位,数万经营户入驻,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之前,行业分布虽大致有所划分,但市场内行业较为混杂。同一商品在不同地段其价格相差悬殊,屡有利用客商场地陌生,盲目下单的机会哄抬价格,客商时有投诉,管理的难度加大。市场如何营造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成为工商部门面临的紧迫问题。
时有一批温州鞋类经营户要求进场摆摊,但地段好的摊位早已满员,小商品市场工商管理所只好把这批温州人集中安排到市场的偏僻处。“货多成市”——因为集聚效应强,生意特别兴旺。袜类摊位因相对集中,生意也日益红火。受此启发,新上任的小商品市场工商管理处处长何樟兴(1992年12月任)专门组织市场工商人员借鉴商业部门商品分类办法,对市场内8000多种商品进行分类,并结合建设有序市场、分析划行归市的可行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划行归市”的设想。“划行归市”就是要求同类商品放在同一地段经营,即把数千个品种的商品分门别类,归口到各个地段(交易区)经营。“划行归市”设想提出后,形成了“好得很”或“糟得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大多数经营户想不通,认为这样做会把经营范围管死,同时认为“同行是冤家”,使竞争更加激烈,生意会难做,大多数人对聚集扎堆在一起做生意的政策抵触情绪大。1991年下半年起为划行归市做准备,要求每个经营户申报经营种类。前3天竟无人报名。工商管理处先做市场骨干和经商党员的思想工作,要求带头申报,广大经营户积极配合才完成报名阶段工作。“好得很”的观点认为,通过划行归市,同类商品放在同一地段经销,客商对花色品种、质量、价格等方面“货比三家”,使假货也逐渐失去市场;同时,促使商品系列化、多样化和市场专业化,使商品质量和花色品种不断升级换代,同时也促使商品价格趋于低廉、统一。
在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后,1992年1月21日,市工商局通告,对市场经营品种实行划行归市,把市场分成8个交易区,经营商品初分为16个大类。当天,市工商局还颁布《关于小商品市场摊位调整安排的第三号通告》。1月26-28日,小商品市场13910个摊位按行业抽签、经公证处公证,使第四代小商品市场摊位落实到经营户。划行归市执行三个月以后,终于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原第三代市场中的花类与鞋类的零星摊位并不起眼,迁入第四代市场后,分别被集中到一处经营,摊位数迅速增加,花色品种变换快,花类几乎每几天推出一个新品种,鞋类则一跃而成为市场中仅次于服装、袜类的第三大类商品,摊位数达到1700多个。
此后,中国小商品城在市场搬迁、扩建、安排商位时,坚持按“划行归市、分类经营”的原则,对市场实行统一*-/*+-局,对市场商品实行分类分区交易,有效地提高了市场商品的集聚效应,增加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同时也对市场资源不断进行整合。这一规范化的管理,使市场得以健康成长,市场规模和设施也不断现代化。
此后在划行归市上,市委、市政府对各专业市场的经营范围提出明确规定。中国小商品城篁园市场按商品类别划分为17个经营区,各区均不得超范围经营。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和各经营户签合同、工商局在颁发营业执照时,都明确了各经营主体的经营范围。超范围经营的,工商局要处以罚款,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要收取其违约金。在建设新市场时,政府就对其经营范围进行明确定位,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使原旧市场同类行业的整体搬迁到新市场。同时,明确规定,一个专业市场经营的商品种类,其他市场不得经营。通过以上调控手段,各专业市场的划行归市得到规范,避免了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四代二期市场建成后,按划行归市的要求,重新调整行业布局,把电子、鞋类、百货、雨具、化妆品、提包等行业迁入二期市场营业。1994年6月23—26日,19673个新老摊位分别通过抽签或投标额高低依次选择方法落实到摊主。1995年11月宾王市场开业,把市场内所有摊位的数万个品种商品,划分为服装、纺织、副食品三大类,分门别类归到5个交易区经营。具体又分为服装、内衣、领带、毛线、毛巾、皮革、纺织品、花边、床上用品、副食、干果、炒货、家具等17个行业,按行业申报登记,集中安排摊位。
2002年4月12日,出台《中国小商品城行业布局调整暨福田市场一期行业布局方案》,决定篁园市场和专业街经营的工艺品、饰品、玩具、花类四大行业统一搬入福田市场(后改称国际商贸城)一期。同年10月开业的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按照划行归市的要求,主体市场行业分布为:一楼经营花类、玩具;二楼经营珠宝、饰品;三楼经营工艺品。2004年3月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中国小商品城行业布局调整暨国际商贸城二期招商方案》,提出市场行业布局调整,按照“突出行业布局特色,强化行业集聚提升,注重培育新兴行业”的指导思想,分步17:38 2009-4-1117:38 2009-4-11*-/实施。2004年10月开业的国际商贸城二期一阶段市场,入场行业有箱包、伞具、五金厨卫、小家电、钟表、电子产品等10余个行业。主体市场行业分布为:一楼经营箱包、袋、伞具和雨披;二楼经营五金工具、配件和电工产品、锁具、车类;三楼经营五金厨卫、小家电和电讯器材、钟表、电子产品等。2005年10月开业的国际商贸城二期二阶段市场,入场行业有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化妆品、眼镜等。主体市场行业分布为:一楼经营笔墨用品、纸制品、眼镜;二楼经营办公学习用品、运动器材、体育休闲用品;三楼经营彩妆、美发美容器具、化妆品配件、洗涤护肤用品、拉链、纽扣。(刘俊义)
2007年08月09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