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金华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开展“金华市十佳农村实用人才”评选活动,请广大读者积*参加投票评选。评选须知:候选人按姓氏笔画排序;读者可从20名候选人中评选10名,在其编号下方空格内打√;少于、多于10名均为无效票,复印选票无效;选票从报纸上剪下,送(寄)至金华市委农办(金华市政府15楼1543室),监督电话:82469323;投票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28日,邮寄以当地邮戳为准;投票结果作为评选参考;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金华市十佳农村实用人才”评选活动组委会。
01 丰群飞,男,婺城区人,1976年4月生,中专文化,助理农艺师。十年来已向国家投售粮油2000多吨。2004年领办全市**粮油机械化专业合作社,2008年全社粮油播种面积4300多亩,预计年产粮油3225多吨,机械化服务面积15000多亩,带动农户600多户,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年增收30%以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省长吕祖善、副省长茅临生等领导分别视察合作社并予以充分肯定。合作社被评为省**粮食生产服务组织、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本人被评为省**种粮大户。
02 王旭红,女,武义县人,1969年5月生,大专文化,高级技师。现任武义陈氏禽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991年,创办了禽业经营部,在武义首创大棚养鸡新方法,实行苗鸡、兽药、饲料赊销、大鸡回收、技术辅导等一条龙服务,带动农户发展肉鸡养殖。2006年组建成立武义陈氏禽业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已有社员103人,累计培训养殖农民7600余人次,带动全县标准化养殖520万羽, 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42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销售收入774.3万元。先后被省、市授予“浙江省妇女领办示范性专业合作社”、 “浙江省科技示范户”等荣誉称号。
03 王松民,男,磐安县人,1957年6月生,高中文化,评茶员。1987年从事茶叶开发经营,2006年创办磐安县农发茶叶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342户,以自营的500亩核心基地为龙头,示范带动合作社农户基地1800多亩。通过统一管理、统一采摘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品牌服务茶农,年销售产值800多万元,提高了磐安茶农的收入。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农产品购销大户,2006年被评为金华市农村科技示范户,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示范户,基地于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优质茶叶种植**示范基地。
04 厉秀月,男,磐安县人,1963年7月生,高中文化,农艺师。从2001年起着手高山蔬菜开发、种植、经营。2005年开始“迷你小甘薯”试种、示范及推广,着力引进、改进栽培技术,组建了丰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不断拓宽产品销售市场。创建双季“迷你小甘薯”生产基地150亩,年亩产值达4154.2元。配合质监部门制订《金华市迷你型甘薯地方标准》,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采取“包种苗、包技术、包销售”等措施,积*带领和支持当地农户发展“迷你小甘薯”,并形成产业化开发。2006至2008年带动农户2000多户,累计种植迷你小甘薯3259亩,新增经济效益485.58万元。本人多次被评为县农产品购销大户。
05 冯泽宝,男,义乌市人,1963年7月生,高中文化,农艺师。自1998年开始农业规模经营,2000年创办义宝农庄,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优质稻米产加销一体的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资产总额742万元,在义乌、金华市区和吉林省共建有2.31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年加工、销售优质大米5600吨,年销售收入1890万元,带动基地农户7500余户,实现农户年增收470余万元。其产品义宝大米被评为中国稻博会优质产品奖、省农博会金奖、浙江省十大品牌大米等称号;本人被授予全国种粮大户、浙江省**种粮大户、浙江省农村科技示范户、金华市劳动模范、义乌市突出贡献农业技术人员等荣誉称号。
06 朱孔海,男,家住武义,1961年11月生,初中文化,农艺师。1992年开始从事香菇加工出口业务,带动武义南部山区菇农3000多户。2002年在武义城西兴建海兴菇业生产加工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形式,建立4个食用菌无公害生产基地,年栽培种植各类珍稀食用菌2000多吨,带动4000多农户种植食用菌,每年为菇农增收1600多万元,基地菇农户均增收8000多元。研究栽培的秀珍菇被评为省农博会金奖、中国绿色食品,企业被评为省农业科技企业、省扶贫龙头企业、市农业龙头企业,本人获得武义县十大农村创业明星荣誉。
07 刘锡金,男,东阳市人,1963年11月生,初中文化。1999年承包东阳西垣茶场,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目前有机茶园面积已达803亩,年产20吨有机茗茶,4000吨珠茶,产值584万元。有机茶园吸纳部分茶农就业,每年从周边茶农收购近1000亩茶园的鲜叶,带动茶农走上致富道路。2005年成立东阳市佳茗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刘锡**有机茶获得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第五届全国“中茶杯”优质茶、国际名茶银奖、第七届“中茶杯”全国评比一等奖、省农博会金奖、金华华东优质农产品金奖等荣誉,茶场被评为省示范茶场,本人被评为东阳市十佳乡土人才。
08 应业根,男,永康市人,1930年12月生,小学文化。13岁开始从事锡艺,60多年孜孜以求。继承传统,刻苦钻研,博采众长,技艺精巧细腻,制作的烛台、锡壶、锡罐、香炉等颇受欢迎,部分锡制品被转送韩国、德国、俄国等外国朋友。2006年,作品“龙凤呈祥”参加金华市民间艺术普查成果———民间工艺精品展。同年被评为永康市**民间艺术家。现在芝英街道开出“业根锡器店”,早出晚归打制锡器,目的是将这项永康五金民间工艺发扬光大。
09 李汝芳,男,永康市人,1964年10月生,高中文化,农艺师。培训全国各地食用菌技术人员6000多人,在省内外建立食用菌基地8个,在永康市发展专业户3000多户。2006年成功开发以毛芋间作竹荪为特征的农作新模式,已累计示范推广2928亩,普及农户1502户,创产值3932.80万元,比单纯种毛芋增效2637.20万元。食用菌袋料综合利用模式研究及高效应用示范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毛芋套种竹荪新技术被列为省农业技术推广重点项目。本人获得中国食用菌产业贡献奖、省突出贡献农技员、省级农村科技示范户、市十大杰出农村青年、永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10 吴根升,男,婺城区人,1963年9月生,大专文化,农艺师。多年潜心甲鱼养殖,发展无沙网片高密度养殖,设计科学合理的温室结构,甲鱼的孵化率、成活率从原来的60-70%提高到95%以上,生长期从12个月缩短到7个月左右。2004年成立西吴中华鳖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122户,中华鳖养殖数量达600万只,年产值近亿元,销售利润2805万元。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月升牌中华鳖获省农业博览会金奖,本人获得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杰出农村青年、省双带好党员、省市区三级劳动模范、省农村科技示范户等荣誉称号。
11 胡双福,男,永康市人,1962年5月生,大专文化。在带领全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挖掘、整合、创新“九狮图”, 被誉为“东方一绝”。作为国家文化大使出访法国、新西兰、新加坡、意大利等地,传播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创办九狮沟景区,发展九狮旅游文化,成立九狮葡萄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投资150万元修建占地8000平方米的九狮文化广场,投资15万元组建一支由60多人组成的永康市**农民演艺队,大力传承永康民间传统艺术。本人被评为省农村文化示范户、市**民族民间艺术家。
12 施金仙,女,金东区人,1973年6月生,大专文化。2002年组建金华市永丰禽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社员237户,带动农户560户。合作社实行统一苗鸡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服务、统一产品商标、统一产品销售,社员年饲养量稳定在180万~220万羽之间,累计饲养量1110万羽左右,累计销售额达到1.72亿元,社员累计收益达3300万元,养殖户均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合作社被评为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十佳妇女经济合作社、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十佳畜牧合作社等。本人获得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省“妇字号”营销大户、市十大杰出农村青年等荣誉称号。
13 赵树华,男,兰溪市人,1957年10月生,初中文化,高级技师。自1997年开始从事杨梅产业发展,现杨梅栽培面积21亩,年产值17万元。培育杨梅成熟期早,年年被评为“兰溪杨梅王”和优质农产品金奖,独具价格优势。利用高接技术改良老品种,大径木高龄中接技术被公认为“一绝”。研制的“402”农用抗菌剂复合液有效防治杨梅赤衣病、癌肿病,大大减少农药使用频率和毒性,被列入兰溪市星火计划项目推广使用。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杨梅3000余亩,杨梅人均收入2650元,本人联系的10多个农户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户、省林业科技示范户。
14 俞敬仲,男,金东区人,1969年9月生,大专文化,农艺师。从事葡萄种植、技术研究20余年,是我市**个拥有葡萄栽培自主知识产权的人。2002年创办金东区昌盛葡萄园艺场,累计引进和选育优良品种60余个,从中筛选8个品种在全省推广30000余亩,亩产增收6000元以上,仅在金华市就为果农每年增收达6000万~8000万元。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和引进,推广葡萄无核化栽培、果园防鸟害技术,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选育的葡萄品种获省葡萄擂台赛金奖和银奖、中国南方精品葡萄评比银奖。其园艺场被评为省农科院示范单位,本人被评为省级农村科技示范户。
15 徐宏灵,男,义乌市人,1960年1月生,高中文化,农艺师。义乌市大陈镇岩界村党支部书记,峰岩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社长。1999年开始带动农户发展猕猴桃种植。2004年成立了“义乌市峰岩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六统一”服务。全村73户中有67户种植猕猴桃,面积达到600余亩,占全村耕地85%以上,村民每年人均收入68%来自猕猴桃生产,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8107元,同比增长11.2%。同时,带动其他乡镇农户发展猕猴桃200余亩。2006年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浙江省林业厅授予“兴林富民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
16 陶国民,男,东阳市人,1970年11月生,高中文化,农技师。2006年6月组建画龙葡萄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规范化管理,目前已有入社农户56户,带动农户45户,种植面积近800亩,其中无公害示范基地600亩,总产量达1200吨,总产值突破1000万元。合作社被评为金华市四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画水龙山牌葡萄被评为第五届金华·华东农交会优质农产品金奖、第六届全国村长论坛举办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展示展销金奖,本人多次被评为东阳市农村科技示范户。
17 葛可流,男,浦江县人,1957年6月生,中专文化,技师。现任浦江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精心钻研高山蔬菜生产技术、不断扩大市场销售。1996年以来,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和带动农民多种菜、种好菜、卖好菜中去,直接推动了高山蔬菜生产由当初的寺坪村到1999年的杭坪镇再到2003年的全县各山区乡镇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浦江县高山蔬菜这一农业新兴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为山区农民增收开辟一条新途径。连续两届被评为县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多次被评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个人、效益农业示范带头人、市县科技示范户。
18 谢陈德,男,武义县人,1950年10月生,初中文化。1998年牵头成立武义县宣平板栗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90户,建立板栗基地8475亩,带动农户1500多户,带动面积3万多亩,辐射桃溪、坦洪、西联、三港、柳城等乡镇及松阳、遂昌等县市,解决了栗农销售难题。2007年,合作社社员可得到近5万元的二次分红。社员种植的312公顷板栗基地已经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检测验收。合作社获得省市县三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省扶贫专业合作社等荣誉称号。本人当选为浙江省供销社第六届社员代表大会代表、武义县十大农村创业明星。
19 蒋根荣,男,浦江县人,1961年1月生,高中文化,农艺师。1999年率先进行大棚葡萄试种,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发挥浦江蒋才文葡萄专业合作社的领头羊作用,注册“江南**家”商标,建立“龙头+产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做到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统一采购,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标准组织生产,带动全县农民种植葡萄2万余亩。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被授予浦江县葡萄核心示范基地,产品获省农博会优质奖、省市精品水果金奖。本人被授予金华市劳动模范、浦江县**、二批乡土拔尖人才等称号。
20 潘永忠,男,兰溪市人,1968年12月生,初中文化,助理工程师。从事淡水鱼养殖20多年,在小型水库采用池塘式养殖,亩产1000公斤以上,是一般养殖户的6.5倍,居全国**,推动兰溪市养殖螺蛳青鱼面积从1999年的100多亩发展到2007年的5000多亩。建立兰江青鱼专业合作社,2007年为社员销售淡水鱼240万吨,使社员比一般养殖户净增收1.2万多元。成立公司加工醉鱼,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兰溪及周边地区600多农户养殖淡水鱼。产品“浩永鲜”醉鱼获省农业博览会金奖、金华·华东农交会金奖,本人当选为金华市青年星火带头人协会理事、兰溪市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会副会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