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摘要: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交易市场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临着交易额下降、市场辐射功能弱化甚至“有场无市”的困境。因此,需要进行市场企业的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培育市场主体,引进品牌产品,注入品牌文化,进行品牌营销。
关键词:商品交易市场 市场经营公司 定位 品牌营销
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交易市场(批发市场)这种流通组织形式,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是相吻合的,因为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仍然存在,即小规模的工商企业数量仍然众多,只要这种生产方式存在,批发市场这种流通方式就有存在的必要,而且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发挥作用。但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生产企业规模化、组织化、集体化趋势的逐步增强,以及总经销、总代理、连锁化经营的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专业店等各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的迅速发展,批发市场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加之自身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批发市场出现了批发交易额下降、市场辐射功能弱化甚至“有场无市”等现象。要摆脱当前批发市场面临的困境,就必须促进其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进行市场企业的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培育市场主体,引进品牌产品,实施品牌营销,从“管理市场”转向“经营市场”,从规模竞争转向品牌竞争。
一、创新市场企业组织——成立市场经营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根据对我国批发市场发展历史的考查,批发市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在自发形成的集贸市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在政府有意识的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市场经营管理体制存在问题较多。一是市场经营管理主体缺位。一些马路市场、大棚市场未有市场经营管理主体;部分市场建成后,投资商将商位卖完即撤离,形成市场经营管理主体空缺。二是市场经营管理主体混杂,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甚至个人都涉入市场经营管理业务,抢夺市场资源,形成诸候割据局面。三是市场管理主体和市场经营主体职责不清,商品交易市场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政企完全合二为一、管理不科学,严重影响市场发展。因此,商品交易市场要走出困境,要进行市场产业组织的创新,成立市场经营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管理市场”转向“经营市场”。市场经营公司即市场产权为企业所有,以专业系列商品为载体,以经营市场空间即以出租店铺为主要营利模式的企业。由此可以按照企业化运作经营管理市场,明确政府、市场经营管理者和市场经营户的职责、权力和义务,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共同把市场经营管理好。
我国长三角地区商品交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已出现一批专业性市场经营管理公司,他们有的专业经营生产资料市场,有的专业经营管理日用消费品和农贸市场.迈开了我国市场专业化经营管理的**步。利用先进国家的商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探索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管理的实践,对实现我国市场的现代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如义乌市场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1993年12月,浙江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商城集团)成立,2001年5月9日上市。作为国有控股公司,代表义乌市政府成为义乌市场发展商和管理者,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现拥有营业面积400余万平方米,由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簇群组成,商位6.2万个,从业人员20余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是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信息、展示中心,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2005年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2007年,市场总成交额达348.37亿元,连续17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成为国内批发市场转型成功和品牌营销的榜样。
同时,提高市场经营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势在必行。市场经营管理任务很多,除了按国家要求做好市场物业管理工作外,还要做好经营户的相关服务工作。从现代商业理念来说,市场经营管理企业的核心理念是培育现代商业从业人员队伍,制定市场发展战略,创新市场空间增值服务,实现市场的健康永续经营。
二、对市场进行明确的定位
定位是指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独特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商品交易市场定位的实质是使本市场与其他市场区分开来,使顾客明显感觉和认识到这种差别,从而在顾客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商品交易市场的品牌营销,首先必须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明确自身优势与劣势,寻找与其他市场的差异,是产地型市场还是销地型或集散型市场,在转型与升级过程中发展为综合型的贸易中心还是物流配送中心,是向零售市场转型还是向服务型商业转型。专业批市场的选址、市场布局、商品管理、功能拓展等都要围绕定位展开,以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
三、提升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市场主体的档次决定整个市场的档次,市场主体的规模决定整个市场辐射的规模,市场主体的成长决定未来批发市场的发展高度,现代化的市场应该由现代化的企业和企业家支撑,他们是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带头推动商品交易市场的现代化进程。
商品交易市场要培育出大量现代商业企业家。企业家是商贸产业的重要资源,商品交易市场是现代商业企业家的摇篮。目前,我国市场从业人员已达千万人,这个庞大群体绝大多数是中小商贩,每个店铺、摊位年经营额大都在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之间,年经营额在百万元至千万元的比例很少,上亿元的更是凤毛鳞角。商品交易市场要从他们中间培育出成千上万个现代商业企业家,积*扶持市场内龙头商户迅速成长壮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立以下组织,实现市场主体公司化:
网络销售组织
以某种或某类产品为载体,建立区域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销售体系,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货能力。
配送组织
以个体或公司,组织专业性供货商品体系,建立个体或公司配送组织或联合配送组织,进入城市现代商业供货体系。
采购供应组织
研究国内国际各种采购组织及运行方式,以市场商品集散优势,建立专业化采购商供应组织,建立永久采供关系。
专品供货组织
依托专业产品,与企业或集团组织建立长期专品供货关系,形成专品供货组织。
品牌营销组织
参与品牌标准性营销训练,将营销理念引入市场,以摊位、店面为基地,建立品牌营销组织网络,形成规模销售能力。
虚拟制造组织
以自建品牌为目标,通过虚拟制造,形成本摊位或本公司的品牌产品,采用加盟、连锁等方式,实现销售跨越式增长。
加盟营销组织
以店面、摊位为依托,通过策划、设计营销方案,进行规范经营,使营销方案在本市或大区域内实现加盟营销。
加工服务组织
将原料或产品进行简单加工,增加服务销售利润;或开展半成品的组装加工服务,增加销售收入。
四、实现商品品牌化
提高商品体系的品质建设是市场发展的头等大事。认真选择商品体系的经营定位,在市场发展中对商品体系的经营进行更细化,更专业化的定位,十分必要。**,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本市场服务区域和服务对象群体,使商品服务更有针对性。第二,加强对商品质量管理,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入市,引进中**商品、品牌商品的代理商。第三,注册虚拟的共享式服务商标,通过准入机制将中小企业组建成有机整体,提升产品的形象,第四,自创品牌,建立市场产业支撑体系。产地型市场担负着商品输出职责,努力融入制造产业,促进商品体系建设,打造价格洼地优势,方便销售,至关重要。集散型市场和销地型市场,要逐步加强与制造业产地的对接,形成直销关系,以保证商品来源的可靠性,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同时,要密切注视制造产地的商品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商品来源。要实施商品体系的信誉工程,逐步建设市场的销售规范,实行商品准入制度和规测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杜绝伪劣假冒商品入市。市场必须为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优质、放心商品,只有建设放心市场、平安市场和信用市场,市场才有生命力。
五、为商品交易市场注入文化内涵
品牌的核心与生命力在于其文化内涵。商品交易市场要打造品牌,需要注入文化内涵,使市场不仅成为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的代表,凸现城市商业文化个性,使文化在融入经济、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增强生命力中发挥作用,进一步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在商品交易市场文化内涵注入方面,海宁皮革城与海宁精神有机结合,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皮革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依靠优势,营造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在市场培育上取得巨大成功,带动和促进了交通运输、旅游、商业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海宁皮革城在专业市场文化建设中通过海宁皮影戏、皮贴画,皮革文化街展示建设,把皮革文化与海宁观潮、海宁灯展、海宁名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三大文化内涵表现出来,增强了皮革文化的感染力、表现力,增强了皮革市场的文化内涵、深度与广度。在皮革市场建设中,始终体现了皮革市场的个性文化。在新的市场建设中,来海宁购物的客人带走的将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商品,更重要的是体验一种文化。皮革城在做好纯商品销售的同时,文化氛围将越来越浓重。市场内皮革文化一条“街”,增加了皮贴画、皮革工艺品、皮具手工作坊,并可现场订做情侣商品、纪念品。海宁皮革业历史发展实物展示和现场介绍,又增强了皮革专业市场的文化底蕴。
义乌市场的成长与变迁折射出“刚正勇为、勤耕好学”的义乌精神,市场注入“拨浪鼓文化”即创业文化内涵,将义乌市场打造成为“体验义乌小商品,感受义乌创业精神”的“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背后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创业故事,蕴含的是一种不畏艰辛的拼搏精神和“不以利小而不为”的商业智慧,使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为义乌的城市金名片。
六、加强商品交易市场品牌传播
品牌传播是品牌营销最直接最外显的环节。传播不仅是信息沟通,也是价值传达,让客户认识到品牌价值的存在。商品交易市场的品牌传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借鉴零售环节的手段,做好摊位或展位的商品陈列,做好橱窗陈列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第二,利用批发市场的集散和信息中心功能,为企业提供共同代理、展销展示、信息咨询、以及召开订货会、质量认证、新闻发布会等服务,可以以批发市场为依托,举办商品博览会、展销会等为企业做好宣传,扩大批发市场的影响。如“义博会”的成功举办*大地提升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知名度,海宁皮革城的“皮博会”通过名品展览展示、设计大奖赛、皮革行业专题研讨、技术交流、投资洽谈等活动,打响了“皮革城”品牌,引导中国皮革行业走品牌化、精品化、国际化发展道路,促进国内外皮革业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推动中国皮革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第三,整合使用传播工具,发挥传播的最大效果。如:海宁的不少品牌跻身“中国十大衣王”,海宁皮革城出钱与企业一起到央视宣传,打响了海宁皮革的整体品牌。义乌小商品市场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中插播的“更真的笑容、更新的义乌,我的梦想就在这里”广告,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第四,商品交易市场可以经常性地进行各种品牌促销宣传活动和公关活动,赞助冠名体育赛事、开展社区公益活动等,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
七、培育现代职业商人
商品交易市场要培养出大批现代商业从业人员。商品交易市场需要两类人才:一是市场企业营销人员。通过建立商品交易市场职业经理人和职业营销人员队伍,制定商品交易市场职业经理人和职业营销人员资质标准,举办专业培训机构,培育市场企业的现代营销队伍,使这支队伍逐步成为商品交易市场的从业人员的队伍主体,成长为我国新一代商贸人才;可以和大专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根据商品交易市场营销要求,进行课程开发和改革,培养商品交易市场企业的营销与管理专门人才。
二是现代市场经营主体(经营户)。现代商品交易市场必须有具备现代商业素质的经营主体来支撑。据调查显示,商品交易市场的经营主体,从农村转移成为经营人员的比例高达70%以上,城市人口中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不高。在浙江沿海几个县的三千余名市场经营者的调查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4%左右。在对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经营者的抽样调查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0.1%,而中专、高中、初中学历的从业人员却占到82 .2%。还有7.7%的从业人员为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未接受过正规学历教育。在对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商品交易市场从业人员素质的调研分析看,其从业人员比起其他产业也是素质较低的群体。依靠这样一个低素质的从业人员群体,显然不能承担起建设现代化的商贸产业的重任。因此,必须提升市场经营主体的素质,培育经营从业人员,吸引具有高、中级学历或专业资质的青年人进入市场经营队伍,实现经营队伍的更新和提升,形成现代职业商人队伍。(作者:陈民利 )
参考文献:
[1]欧开培,肖怡.中国批发市场的困境与出路[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2
[2]郭兴宝.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5
[3]郑小兰.从鸡毛换糖到中国小商品城.调研世界.2004.1
[4]孟黎加.造就现代职业商人.中国商贸.2004.5
[5]中国小商品城集团网站:http://www.cccgroup.com.cn/
[6]海宁中国皮革城网站:http://www.chinaleather.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