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摘 要:市场是义乌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市场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义乌经济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实现了民营经济国际化的新路径。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际贸易纠纷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义乌中小民营企业仅凭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去开拓国际市场,应对国际贸易争端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行业协会在民营经济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履行职能提出了要求。文章从行业协会的地位和自身建设方面分析了义乌行业协会在民营经济国际化进程中履行职能的障碍,并提出了如何实现行业协会“有位”和“有为”,以更好的履行其在民营经济国际化进程中的职能。
关键词:义乌 国际化 行业协会 职能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小商品生产中心、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和展示中心和研发中心。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义乌小商品市场从国内走向国外,2007年1-11月份外贸自营出口额16.63亿美元(义乌商报2008年1月18日),全市共有外经贸经营权企业1600余家,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78个,迈开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进入了市场国际化转型的新阶段。义乌一直在走“市场先发,商贸主导”的发展路子,市场从区域性集散市场到全国性集散市场和产地市场,再到国际小商品交易中心,带动当地制造业的发展,使义乌经济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实现了民营经济国际化的新路径。
依托市场,义乌形成了拉链、饰品、工艺品、针织、玩具等支柱行业,共有民营企业2.5万余家,产业的集群化和国际化发展,加大了对要素提供、行业信息交流和专业技术人才流动、国际市场开拓、国际惯例规则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国际贸易纠纷也将多样化、复杂化,中小民营企业仅凭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去开拓国际市场,应对国际贸易争端是非常困难的,这在客观上增强了企业对行业协会的需求和依赖。
行业协会是指由同业经济组织及相关单位资源组成的非营利性社团法人和自律性管理组织,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行业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推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协会的建立,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随着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的行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客观地产生了一个“中间地带”,而这个“中间地带”,正是行业协会辅助政府和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作用的天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行业协会应当积*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在维护国内企业利益和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通过协调成员内部利益,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和战略,以降低市场开拓的风险,节约企业成本;通过建设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联系相关国际组织,指导、规范、监督会员企业的对外交往活动,同时,行业协会在参与制定、应用国际贸易规则,协调对外贸易争端,组织会员企业做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会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
义乌行业性的协会已达到40**,组织日趋规范化。行业协会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地位日益凸显,不少协会在义乌的经济社会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义乌的行业协会国际化程度不高,不熟悉国际惯例,不了解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态势,难以与国际同行开展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涉外案件调查与辩诉方面也有待提高,在推进义乌民营经济国际化方面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其职能。
一、义乌行业协会职能履行障碍分析
(一)行业协会的尴尬地位制约了其履行职能的意识和作为的空间
1、协会自主性不强
义乌市的行业协会大多是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下产生,虽然已经逐渐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义乌市发展和改革局、义乌市民政局于2007年3月下发了“关于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实施意见”(义发改[2007]31号),要求用半年时间完成登记注册的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但还是缺乏应有的自主性。大部分行业协会领导人员都是相关主管部门提名或批准的,部分协会的秘书长由公务员兼任,易造成协会运作跟着政府部门走。由于缺乏自主性,行业协会对自身职能认识不足,缺乏参与行业健康发展管理的积*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在义乌经济国际化进程中,表现相对被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据调查表明,54%的被调查协会认为要使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明确协会地位,拥有更多的权利,扩大运作自主权。
2、企业对协会重要性认识不足
义乌企业大多是在小商品市场经营起家,“前摊后厂”的经营模式烙印深,使得企业在面对外部挑战时习惯于单独应对,缺少抱团应对的意识,客观上造成企业对行业协会没有强烈的需求欲望,不善于或不习惯于利用行业协会为其服务,有了困难仍习惯于找政府或主管部门。根据对义乌行业协会会员比例的调查,总体上来说,市场经销商入会比例较高,生产企业入会比例较低,如饰品行业协会共有企业4000**,但会员只有300**,不到1%,但饰品外贸比例在70%以上。行业协会的职能与企业对协会的信任之间没有形成良性发展。因此,45%的企业认为“取得会员的信任”是协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
3、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有关行业协会的法律建设显得单薄。我国目前将行业协会视为一般的社会团体组织进行管理,行业协会依法成立运行的主要法规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这对于行业协会这个带有明显的市场性质的组织,在法律支持上显得不足。我省于2006年9月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6〕57号),为我省行业协会今后的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了依据。国务院于2007年5月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36号),作为我国行业协会发展与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但由于还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各地各部门对行业协会应有的地位作用存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容易导致在落实政策意见、制定配套措施等方面不够到位,不利于行业协会的民间化改革和培育发展。现行管理体制下,政府不是通过立法来对协会的日常运作进行引导和管理,而是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给行业协会的发展和职能履行造成障碍。
4、政府职能转移不到位
按照公共经济理论,政府的本位职能就在于提供公共产品,维持全社会基本秩序和改善公共福利等,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主要注重宏观管理,通过法律对行业和企业进行诱导式调控,而大量的行业内的生产组织协调和规划管理任务则由同行业企业组织起来的行业组织来实现。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受各部门利益及管理惯性的影响,大多数政府部门尚未完成政会分开,并未将应由和适宜行业协会履行的职能授权或委托给行业协会。据我们对行业协会调查,70%的协会认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权力下放有限。如:义乌副食品行业协会无权参与宾王市场的管理,该市场的管理权属于义乌工商部门和商城集团宾王分公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协会职能的发挥。
(二)协会自身建设不足制约了其职能履行的能力
1、内部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不够完善
调查发现,一些行业协会的制度建设不完善,未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准入退出机制,协会民主办会、有效决策、强力自律的运作机制还未形成。内部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不够完善,难以承担更重要的职能。
行业协会与企业的需求不够紧密,直接涉及企业发展的实质工作较少,掌握的行业和企业的信息不够充分,特别是国际市场信息不充分,难以发挥综合的协调功能。
2、人才缺乏
行业协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调查显示,60%的受访企业表示协会缺乏人才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协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走访的十三家行业协会,专职人员都只有1-2名,且学历都在大专及高中以下,有部分是退休人员返聘,年龄普遍偏大,主要从事协会日常事务处理,没有外语、国际贸易、法律等封面的专业人才,难以适应行业协会开展各项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义乌经济国际化背景下,履行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和战略,建设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参与制定、应用国际贸易规则,协调对外贸易争端,组织会员企业做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职能。
3、经费不足
据调查,义乌行业协会经费来源中,有50%左右的协会以理事单位赞助为主,但个别协会只在协会成立时收到过理事单位的赞助,另50%主要来自会费收入,政府支持和其他来源几乎没有。55%左右的行业协会表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协会经费不足,多数协会的运作缺乏资金来源。经费不足又直接影响了协会为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水平,形成“没钱办不成事、不干事更没钱”的行业协会发展“亚健康”状态。
4、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
发达国家行业协会的实践证明,在处理国际贸易摩擦中,行业组织比政府部门更易于发挥作用。随着义乌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行业协会国际化的呼声也不断强烈。目前,义乌的行业协会缺乏具有国际市场营销经验、熟悉国际惯例,了解国际法律法规的专业人才,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态势了解不够,难以与国际同行开展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涉外案件调查与辩诉方面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调查显示,目前义乌行业协会在义乌外贸发展过程中,主要的职能是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部分协会能够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有30%的企业曾帮助企业解决一些贸易纠纷。但是没有一家行业协会表示对国际惯例熟悉,只有两家表示有一定研究。
义乌以市场带动当地制造业的发展,使经济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实现了民营经济国际化的新路径。2.5万余家中小型民营企业仅凭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去开拓国际市场,应对国际贸易争端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今天,义乌行业协会在民营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中,任重而道远。
二、消除障碍,充分履行行业协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职能
(一)优化行业协会的发展环境,实现行业协会的“有位”
义乌行业协会在经济国际化进程中要履行其职能,发挥其作用,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树立在企业中的信用,实现“有位”。借鉴在我国行业协会发展良好的温州市的经验,正是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树立行业协会在企业中的威信,从而为行业协会发展打下了好的开端。因此: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协会自主权
我国行业协会在政府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过程中获得迅速发展,因此行业协会建设必须与政府职能转变紧密联系。行业协会从政府附属角色转向自主自立的法人,首先要求政府将微观管理中应归属于行业协会的尽快转移,以实现行业协会师出有名。因此,要加快推进行业协会与行政机构脱钩工作,按照义乌市《关于义乌市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实施意见》(义发改〔2007〕31号)的要求,尽快完成与政府相关部门机构场地分设、编制人员分离、职能管理分开以及财产财务分开,确立行业协会的独立地位。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把应由行业协会履行的职能和发挥的功能落实到相关行业协会。如企业年审、开业申请、市场摊位分配和审核、行业职称评定、产品质量监督、协税护税等职能可以落实到行业协会。
2、营造有利于行业协会发展的政策环境
加快落实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相关政策。一是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包括行业协会专职工作人员的编制、福利待遇和人事关系衔接,脱钩过程中相关人员和财产的处理安置,行业协会的税务票据以及合理界定业务主管部门管理职责等方面政策。二是明确协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引导协会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表达利益诉求,进行政治参与和社会监督。三是加大对行业协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和行业协会建设资金等制度,对重点产业、新兴产业行业协会的培育和行业协会组织重大公益性活动给予资金支持。
(二)加快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实现行业协会“有为”
1、完善行业协会内部治理机制
协会应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完善自身发展机制。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设置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健全人事制度,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和考核奖励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经费自我积累机制,同时,要推动协会建立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保证行业协会高效、有序的运作。
2、行业协会应加强自身素质以履行其职能
行业协会应从单纯的政府政策传达者向技术性组织角色转变。行业协会应加强国际市场反应能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积*参与企业的规划、咨询、技术开发支持、资金筹集服务等,制定行业标准,为企业培训人才,向政府反映行业发展诉求,沟通政府与企业信息,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产业损害预警调查,维护本行业利益,对有害于本国行业利益的外国企业提出反倾销,应对反倾销诉讼。
3、加强协会人才队伍建设
人是竞争之本,行业协会更应是专业人才集中的地方,只有如此才能为行业发展服务。目前来说,义乌行业协会人才队伍迫切需要引进以下几类人才:
(1)管理专家
秘书长是行业协会的专职管理人员中职位最高者,他直接受聘于理事会,主持行业协会的日常工作,执行理事会的决议。据此,秘书长应由管理专家或有丰富企业和行政管理经验的人士担当。目前,义乌部分行业协会秘书长由政府官员兼任,部分是招聘的专职工作人员,少部分由企业负责人担任,总体上管理水平不高。因此,需要提高协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由管理专家充实到协会工作队伍之中。
(2)竞争性情报研究人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需要及时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特别是义乌这样一个经济外向度*高的城市,更需要了解全球市场关于供求信息、产品细分、服务手段、质量标准、替代产品、原料供应、人力资源等一系列与企业生存相关的竞争性情报。行业协会要履行信息沟通职能,就需要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3)国际法律专家
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面临的是全球同行的竞争。各国政府都会设法合理利用规则如反倾销法和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义乌企业在外贸发展中也遭遇了反倾销诉讼,行业协会的国际法律专家不仅能在企业遭遇出口国的反倾销起诉时能沉着应对,更重要的是在能在行业中建立反倾销预警体系,发挥包括应诉国外反倾销和申诉国内反倾销两方面的功能,保护企业的根本利益。
4、提升行业协会国际化水平
随着义乌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行业协会国际化的呼声也不断强烈。要发挥义乌行业协会在企业国际竞争中作用,一方面需要引进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法律等封面的人才,同时,必须加强同有关国际行业协会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行业同类组织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对市场、司法和国际惯例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以及与国外行业组织运作机制接轨等都要建立必要的联系制度和交流,积*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协会的国际化水平。(作者:陈民利 )
参考文献:
[1] 于泓.转变政府职能 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中国集体经济,2002.11
[2] 李振凤,窦竹君.中国行业协会的法律定位与职能构建.天津大学学报,2004.1
[3] 张国康,程晓苏.现代行业协会的特征与职能初探.经济师,2003.8
[4]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行业工作委员会.借鉴国外经验加快我国行业协会建设与发展.中
国饲料,2003.9
[5] 高凛.行业协会在国际反倾销中的职能论析.江南大学学报,2005.4
[6] 黎军.行业自治及其限制:行业协会研究论纲.深圳大学学报,2006.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