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青口村村口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旧村改造使义乌江东街道青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高楼林立,道路通畅。村风和谐,户户小康,越来越多在义乌经商办厂的外地人都爱选择在青口“安家”。昨天,三位分别来自韩国、毛里塔尼亚的外国人“百里挑一”,成为义乌青口荣誉村民。村干部介绍说,全村有一万多外来人口,外国人比比皆是。
萨里姆今年28岁,来义乌经商已经4年。“这里像花园一样,环境非常好,我很喜欢。”得知自己幸运地成了青口村荣誉村民,萨里姆笑得合不拢嘴。他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与村民沟通、交流应付自如。
“你是我们村的一分子,以后村里有活动,都会邀请你参加。”昨天中午,村老年协会常务副会长何兴钱上门告知好消息时,萨里姆一把搂住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是不是可以跳舞、打篮球?”萨里姆喜欢篮球,舞技也不赖。做荣誉村民,让他最高兴的是,他不再仅仅是一位从毛里塔尼亚远道而来的外国商人,而是和生活在一起的中国人一样,是这个花园般村庄的主人,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锻炼,跨越国籍、语言的障碍,享受相处的快乐。
和萨里姆一样高兴的,还有来自韩国的金贞爱与阿拉伯地区的穆罕默德。
青口距义乌中国商贸城“一支烟的车程”,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该村旧村改造筹划于2001年,几经周折,2005年8月启动。在旧村改造过程中,该村按照义乌市委、市政府住宅小区化、农民生活市民化、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要求,在选址、地坪标高、房屋式样、楼层高度、墙体颜色等方面都统一规划,同时配套改造排污管网、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留足绿化空间。历经两年多建成新房183栋1876间,有656户参改(未改5户,1户已批未建),99%农户住上了新房,呈现出一派新农村的气象。由于办事透明,公平公正,旧村改造前后无一人上访,百姓满意,上访率为零。
村干部报了一连串令人咋舌的数字:全村人均居住面积240平方米,平均每户每年光房租的收入就达2.4万元。村民间贫富差距日渐缩小,资产少的也有几百万元,更多的则在千万元以上。义乌市教育局退休干部、青口村老年协会会长吴华梓早年家境贫困,曾因长年没饭吃,萌发“吃饱一顿饭死了也心甘”的念头。改革开放后一家人走上富裕道路,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个个在村里住上新楼房,一栋10间造价180万元,装潢花300多万元,拥有5辆高档车辆,开有3家4S店,销售上海通用、北京现代、天津丰田等三款汽车。
旧村改变了村容村貌,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村里最长寿的老人吴厚元今年95岁,他和弟弟吴厚钱家人生活在一起。吴厚钱一家瞎的瞎,智障的智障,加上妻子长年生病,家庭负担重,多年来一直作为特困户享受民政部门经济补助。旧村改造,吴厚元光出让两间简陋的平房就获得100多万元,老人在留了三四十万元的养老钱后,其他资助给侄儿(弟弟吴厚钱已过世)造了5间新房,还买了一辆小轿车,每年光房租收入就有10多万元,一家人彻底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
“党的政策好,这样的生活我做梦都没想到!”吴厚元耳不聋、眼不花,每天在村老年协会打牌娱乐。三位做了荣誉村民的外国商人,见证了青口村一户又一户家庭的幸福生活。 (李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