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果说,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像父母和儿女的关系,那么,义乌政府和义乌企业则尤像一对至情至真、患难与共的父子。
这种关系在危难时期更是表露无遗。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凛冽寒风中,看义乌政府及职能部门为义乌企业所做的服务,一件件,一桩桩,无不体贴入微、温暖人心,无不流露出浓浓情怀。
今年力争为企业减负20亿元以上
在危机袭来之初,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沉着应对,及时吹响了与企业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的号角;在危机逐渐影响实体经济之时,迅速出台了10项帮扶企业脱围解困的举措,并成立企业风险办(即帮扶办),同时在全市上下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行动;在危机特殊考验的紧要关头,又连出重拳,全面动员部署义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服务年”活动。
职能部门对企业的困难,也是“真操心”、“真挑担子”,除了想方设法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还积极改革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工商部门推出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新举措,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同时通过简化动产抵押的登记程序,实现了在企业提交材料齐全的情况下,现场就可办理相关手续。
建设部门会同执法局、365便民中心、市消防大队等部门,定责限时办理“两证”,并公开作出限时承诺。截至3月底,共受理256家企业申请补办房产证,其中已有76家办理了房产证。
企业负担过重,就不能很好地发展。从去年9月开始,我市全面开展清费减负工作,暂停、取消征收15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降低部分收费标准。仅此一项,我市每年可为企业和城乡居民减负近1亿元。同时,积极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房产税困难减免等税费优惠政策,2008年全年减免额达1.82亿元。
到今年3月底止,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统筹部分第二次集中减征全部完成。市社会保险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两次集中减征,企业大约可以少缴9000万元社会保险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支付压力。
据介绍,去年我市扶持企业发展和减负的资金达20亿元。今年,我市将通过落实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暂停等政策,预计可为企业减轻负担超过20亿元。
让小商品出口“通得快、管得住”
金融危机无疑对我市的外贸出口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是,贸易全球化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危机过后,世界贸易仍将向前发展。为此,我市多措并举建立完善外贸服务体系,为危机之后的大发展做着准备。
当前,我市“大通关”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航空口岸得到临时开放,内陆口岸建设不断推进。义乌内陆口岸场站一、二期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年出口100万标准箱的作业要求。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编制义乌口岸发展规划,争取尽早开放口岸。而宁波一义乌海铁联运的通关,使得义乌出口商可以在家门口装箱拆箱,一并办理报关报检和海运定舱定位手续。
在各方努力下,我市小商品出口不断提速,通过实施小商品出口申报的简化归类办法,小商品的出口税则号从8000多个简化到98个;“义乌小商品简化归类系统”的推出,使小商品申报在简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智能化;“通关物流控制系统”的实施则使集装箱验放作业时间缩短1个小时以上。
金华义乌海关优化通关监管服务,坚持履行“5+1”×24小时的预约通关承诺,确保进出境货物及时通关;第一时间将优惠政策送到企业,并积极联系口岸海关、银行等部门协调解决企业出口中的实际困难。
据悉,我市将大力推广实施市场商品出口“征3退3”政策,对海关管理类别首次评定为AA级的出口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
今年实现新增贷款150亿元以上
3月20日,我市举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政银企合作洽谈活动。16家商业银行当场与252家企业签订授信协议或意向,新增信贷授信79.22亿元。市领导称这次活动是“政府搭台、银企唱戏、互利共赢”。企业主则表示,这次政府组织的帮扶活动,让他们信心大增,满怀感激。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资金紧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为此,政府专门筹措1亿元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帮助贷款到期而一时无力还贷的企业进行周转。截至3月底,成立5个多月的市帮扶办,已为50家企业转贷应急资金96笔共9.7亿元,使得这些企业顺利渡过还贷难关,走出发展困境。
同时,我市不断加大与各级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推动银行支持企业渡难关。在去年银行向企业新增贷款103亿元的基础上,要求今年新增贷款在150亿元以上,并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贷款。
各大银行积极探索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融资渠道新模式,纷纷为义乌量身打造金融创新产品,并推出一系列优惠倾斜政策,加大对义乌中小企业的授信力度。如义乌农村合作银行,今年前三个月新增授信企业达1161家,截至3月20日,该行对企业的新增授信达13亿元。在该行的所有贷款中,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占七成以上。 记者 陈金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