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0月21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经济降温了
刘遐峰(音)并没有假装理解次级贷款和国际金融。作为一个卖木制手杖和擀面杖的商人来说,他看起来或许不是全球经济的一个很好的晴雨表。但是,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成千上万的店铺里,刘先生就经营其中一家。他说,他的一些海外客户现在不能及时付款,“我们不懂这些大理论,但是我们的确受到了影响。”
他的担忧被中国的众多出口商——无论规模是大还是小——一再重复着。随着出口增长下降,世界上的这个第四大经济体放慢了脚步。周一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的增长率在过去3个多月来放缓到9%,比去年的年增长率下降了1/4。
关于中国健康的国内经济可能会保护它免受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的希望正在消退。出口增长减速的同时又恰好遇到中国房地产业的下滑。一个亮点是中国的银行几乎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中国的金融系统相对不发达,中国的公司没有过分地依赖货币市场筹措日常经营费用。相反,他们存有大量现金,这意味着信贷危机令中国实体经济陷入窒息的危险相对较小。这也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希望:消费需求——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将足以防止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
这也是余平梅(音)思考的一个方向,过去3个月来,当越来越少的外国买主对她经营的珠宝店铺感兴趣时,她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她说,由于主要依靠美国和欧洲的市场销售珊瑚项链和玳瑁手镯,从7月份以来,她在义乌商贸城里的这个店铺的生意已经下降了30%,“我们将设计出新的样式,努力在中国的旅游城市进行销售。”她说,“如果我们能打开中国市场的话,这个市场的潜力非常大。”
然而,做出这样的跨越对于几乎把所有的玩具都销往国外的公司来说是非常难的。一家玩具公司的老板说:从今夏以来,销售额已下降了10%,“但我们不能降低价格,因为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都在上升。我的利润在下降。”▲(作者彼得-福特,陈一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