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市场”,温州市市长赵一德在日前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面对危机,更要加倍发挥市场优势,温州市将全面展开一系列‘拓市场、保增长’行动,进一步深化温州市‘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企业服务年活动。”在浙江民营企业“抱团取暖”迎接春天的时候,温州市政府和企业率先“抱团出击”开拓国内新市场,将一批质量可靠、品牌优势突出的当地产品,统一以“温州名购”标识在全国大型商场进行集中展示和销售,力争实现民族区域品牌与百货业的合作共赢。此前熏温州市推出“温州名购”计划熏计划两年内在国内重点城市创建100家“温州名品购物中心”,着力营销温州名品,打响温州制造区域品牌。
日前举行的名品进名店合作共赢研讨会——温州名购专场上,温州市副市长孟建新表示,未来两年,温州将在国内重点城市建立100家“温州名品购物中心”。孟建新说,通过温州名品进名店、温州成长性品牌进入步行街和特色街、普通温州商品进入商城和专业市场三种方式,将提高服装、鞋革、剃须刀、眼镜、烟具五种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温州产品和营销网络的优势,实现商场与企业的成功对接,进一步打造温州区域制造品牌,借此打响中国民族品牌。
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至今已有38个中国名牌产品,165个中国驰名商标,24个国字号生产基地,占浙江省中国名牌总数的30%。另外,温州在全国171个大中城市中建立了商会,在全球93个国家建立了营销机构,230万温州人在各地创办3万家企业、300多个商城以及40万个营销点。
“许多国外的大牌产品实际上都是在国内生产的,不少产品的质量还比不上温州的知名企业。”温州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金波说,温州品牌物美价廉,价格竞争力极强,但是以往多为散兵作战,逐一进驻大城市一线商场可能很难,而以“温州名购”这样集体的形式进驻就会容易得多,品牌的力量也会更强。
“‘温州名购’模式的实施,使企业每进一个商场,都能得到政府在宣传推广、专柜装修、贴息等方面给予的补助,为我们战胜危机增添了必胜的信心。”温州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志泽说。
据了解,全国首家“温州名品购物中心”已经在天津试营业,吸引了康奈、红蜻蜓、报喜鸟等23家本土知名企业入驻,消费者络绎不绝,销售情况良好。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万文英表示,在危机中保持百货业稳步增长的关键,并非是一味地实施折扣、低价、锁定中低端产品等营销模式,而是要用多品牌集合的“温州名购”战略来避免单一品牌为占据市场导致的定位模糊化。
经济学者艾丰认为,在危机中,“温州名购”这种“抱团取暖”的模式为民营中小企业搭建了营销平台,不仅能保住本土知名品牌,而且能有效降低百货业引进和培育的风险,使我国百货业在危机中突围,值得推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