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市场是义乌经济的命脉,而金融是市场体系的中枢,如今,义乌金融这条大血脉已经伸向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启航着小商品市场这艘“航母”的足迹遍布全球,打造出了一个享誉国内外的金融交易、产品创新、机构聚集的“金融洼地”,义乌区域金融中心渐行渐近。
资金流通中心
义乌,不仅仅是小商品海洋,也是世界货币流通的海洋。
不管在高楼林立的金融机构,或川流不息的市场商店,或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入驻的酒楼宾馆,随处可见拿着美元、马克、法郎、欧元、韩元、港币、日元……等不同币种的客商在进行交易,在义乌这决不是天方夜谭。
只要有商品交换存在,货币流通永远不会消失。
银行是资金运行的枢纽,银行业的发达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达的最重要标志。大市场、大流通,带来现金大流动,义乌市现金流占浙江省三分之一以上,今年在宏观调控的情况下,义乌市金融业发展还是实现了量的突破、质的飞跃,到2008年8月底,金融机构存款达1005.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存款规模居浙江省县级市首位,各项贷款余额683.5亿元,存、贷款余额占金华全市的1/3,义乌市的金融规模已超过省内丽水、衢州、舟山、湖州地级市金融总量,超过西藏自治区,与青海、宁夏等西部省区规模日益接近,已成为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务增长最快的市(区)之一,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产品创新中心
义乌对外开放程度高、金融创新活跃,自2007年1月1日起,上级人民银行授权给义乌支行33项业务权限,其中9项为一般金融业务,24项为外汇管理业务。同时,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权限不断下放,在授信审批、产品创新上的自由度都获得较大提高,对传统贷款业务的替代效应不断增强,推出了资产转让、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用证业务、短期融资券等多项业务,大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与银行业携手推出了市场商铺使用权质押贷款业务,并于2008年5月17日由工行率先开办。商位质押贷款帮助众多经营户解决了“创业创新”过程中碰到的资金短缺而又贷款难的问题,至6月底,全市各金融机构共办理质押贷金额达2.07亿元。
为加大银行卡推广力度,充分显现集中效益,义乌各金融机构与浙江银联、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公司联手在国际商贸城二期箱包市场精品区设立刷卡无障碍区,POS机构布机量达到2172台,布机率达54%,为市场创造了良好用卡环境,获得了由中国银联、中国商业联合会共同颁发的2007年度全国级“刷卡无障碍优秀街区”称号。
机构集聚中心
在金融界有着这样一条不破的定律:资金总是优先流向那些安全有保障、能得到高回报的地区。
2001年6月16日,浙中地区首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斥巨资并购义乌商城城信社以获取进入义乌的“门票”,引起全国金融界的高度关注,标志着义乌继商贸领域对全国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后,金融业又对全国开放,金融的区域辐射能力及影响力明显增强。
2006年12月28日,浙商银行入驻义乌,这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级市设立的第一家分行,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又成为了义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强有力的助推器。
成立于1987年的浙江稠州银行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市场、服务于市场、发展于市场,以支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为己任,已发展为一家总行在义乌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触角已到杭州、丽水等区域,向市外拓展业务开局良好,发展较快。
今年上半年,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湘财证券等金融机构相继开业,东亚银行、汇丰银行、三和住友等国外金融机构也蠢蠢欲动,派人前来考察……
义乌银行业开放速度之快,引进数目之多,可谓叹为观止。目前,全市拥有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7家、区域性银行2家、地方银行2家、邮政银行1家、证券营业机构5家、保险公司23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金融机构高度集聚的县(市、区)之一,已基本形成了以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风险资本市场等构成的金融服务业体系。何恃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