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能带动商务、旅游、餐饮等9倍收入的会展业被国内外学者比作“城市面包”,统计显示,近几年,中国会展产业年均增幅超20%,每年的展览数量已居亚洲首位,有超过40个城市已将会展业列为城市发展支柱产业,几乎每个稍具规模的城市都有自己的会展中心。
但是,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我国会展业质量不高的硬伤。会展经济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和美好,有了场馆不一定就有展览项目,场馆建成后的经营和运转往往陷入困境。几年前南京、厦门和沈阳等地的部分展馆因为无法维持而不得不转让展馆产权。
以江苏省无锡为例,作为乡镇工业发源地,80年代开始,无锡民间就自发产生了许多订货会,中国最早的会展从这里起步,但如今尽管经济发达,最体现服务业综合实力的会展业却落后于周边城市。从金鸡百花节开始,无锡每年的大型活动很多,但除了扩大城市知名度外,实际产生的收入很少,属于基本效仿、客来客往、包吃包住、自娱自乐。对当地的经济带动极为有限,也未能形成相应的产业链。
不仅如此,在许多二三线城市,举办各种活动甚至成为各地政府的负担,政府主导色彩过浓导致同质化竞争,普遍存在赔本赚吆喝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与政府的大包大揽有关,也与城市不顾自身条件,重会展设施硬件建设,轻配套软环境建设有直接的关系。
对于会展业而言,会展中心的硬件配套固然必不可少,但产业基础才是会展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专业的会展型人才资源是其发展之源,德国会展之都汉诺威、慕尼黑的成功都证明了这一点。会展业要发展,不能想当然的以建设会展中心为主,而是应该以人为本,以当地优势产业作为支撑,完善配套环境和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分,促进优势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拉长产业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