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访河北清河县委常委、 副县长牛洪奎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纺织产业遭遇到了重大冲击。作为纺织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羊绒业也遭遇到了冲击,比如出口受阻、内需不旺……在这一特殊的环境下,有着“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羊绒纺织名城”美誉的河北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经营情况如何?他们有着怎样的“御寒之道”?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河北清河县委常委、副县长牛洪奎。
突破困境 稳健发展
笔者:牛县长,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于整个羊绒业界来讲,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大多数企业感受到了金融危机带来的阵阵寒意。清河羊绒产业在这一年里发展状况如何?是否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这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你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
牛洪奎:正如你所说,2008年可以说是清河羊绒产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
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羊绒原料价格一路走低、全球性金融危机蔓延……这些都对清河羊绒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然而,在困难面前,我们坚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努力在困境中寻找生存空间,在挑战与压力面前苦练内功,通过抓提升、建市场、促转型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以最大限度降低外部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保证了清河羊绒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2008年,全县生产各类无毛绒19800吨,其中山羊绒4200吨、绵羊绒15600吨,初加工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同时,全县完成纺纱2950吨、织衫3500万件、织布200万米,深加工发展水平较之上一年度稳中有升。
笔者:清河羊绒产业能够在经济寒流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可喜可贺,你能谈谈这一成绩是怎样取得的吗?
牛洪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我们未雨绸缪,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招商力度。按照“加快羊绒产业发展,希望在开放,出路在招商,关键在项目”的战略思想,我们把引进羊绒知名企业和品牌,还有人才落户清河等,当作提升羊绒产业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大招商力度。一年来,我们先后使鄂尔多斯、鹿王、恒源祥等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生产加工业务落户清河或者与清河建立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从而使清河羊绒产业进一步实现了与名企、名牌的对接合作,提升了清河羊绒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积极引导企业走搞科技、深加工发展之路。2008年,全县羊绒行业新上项目29个,总投资9.7亿元。其中深加工项目11个,总投资3.2亿元。宏业公司七梳七纺、友谊公司四梳四纺、拓杰公司电脑横机织衫项目全部投产,在壮大了清河羊绒产业集群力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全县羊绒深加工能力和水平,巩固了清河羊绒集散地和羊绒之都的地位。三是抓市场建设,拉动内需。由清河县政府与浙江华新实业公司联合投资10亿元的中国·清河濮院羊绒制品市场历时近两年的建设,于2008年9月26日正式启动运营。
它一开始运营就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市场在运营3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接待各类消费者10万人次,营业额超过1亿元,市场的开门率也达到80%,并直接带动了原料加工、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市场运营取得重大成功,其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也开始逐渐显现。
建设市场 带动产业
笔者:中国·清河濮院羊绒制品市场的建设,可谓是清河羊绒产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运营状况也得到了行业内的关注。你能否从更深层次说一说清河建设羊绒制品市场的初衷?
牛洪奎:好的。羊绒产业是清河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经过30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形成了从原料分梳、纺纱、织布到制成品完整的产业链条,它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言而喻。可是随着世界全局经济的变迁和国内区域经济之间竞争的加剧,清河羊绒产业升级步伐却开始放缓,名牌创建进展也不大。究其原因,不是清河产业实力弱,也不是生产的制品质量低。因为国内外的许多羊绒知名品牌都是清河贴牌生产的。清河缺乏的是知名的自主品牌,缺乏的是羊绒制品与消费者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因而,它在市场销售终端上受制于人,市场成为制约清河羊绒产业发展的瓶颈,并且这一问题随着羊绒深加工规模的扩大而日益凸显。
因此,清河县委、县政府下决心要把市场建设当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发展专业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加速清河羊绒特色产业的提升与发展,这应该是我们下大力度建设专业市场的根本原因和出发点。
笔者:通过市场几个月的运营,你感觉县委、县政府最初的目的达到了吗?
牛洪奎:可以说,市场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其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首先是这种带动增加了生产企业的效益。2008年,清河羊绒深加工企业产销量较之往年普遍增加了2成至3成,对这一数字,很多外界人士大为不解。因为人们看到的报道和在南方市场了解到的情况是纺织企业订单的大量减少,甚至企业的倒闭。而清河的羊绒深加工企业却订单增加,生产红火。这种与整体环境大相径庭的局面是实实在在的,原因正是得益于羊绒制品市场的建设。由于市场在区位和产品上的准确定位,直接拉动了北方绒衫主要消费地的需求,使企业找到了新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原来一直做外销订单的企业,更是在市场上找到了进入内销市场的平台。其中,河北三力、河北宇联等企业收益最为明显。借助市场的带动,它们不但成功化解了因为外单减少而面临停产的危险,而且还出现了内销订单增加,不得不增上新的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的喜人景象。
其次是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市场建成后,经过几个月的招商,在国内羊绒10大知名品牌中已经有7家落户这里,同时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一些地域品牌也纷纷入驻,它们在带动了市场繁荣的同时,也使清河大大小小的品牌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进而刺激了这些本土品牌在品牌提升、产品研发等方面增加投入,从而在市场上能够抢得一席之地。借助同台竞技的机会,清河的企业也学到了外地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这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长远发展有着极大的益处。
再次是借助市场这一平台的吸引力,更多的品牌、资金、人才开始向清河聚集,这为清河羊绒产业未来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笔者:2009年,清河在羊绒产业发展和市场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和举措?
牛洪奎:按照“巩固、提升、拓展”的发展思路,2009年,我们将在羊绒初加工和深加工领域,以及市场建设运营中,分别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巩固清河作为中国羊绒重要集散地地位的同时,努力提升深加工发展水平,打造国内羊绒制品重要的产销中心和中国较具实力的羊绒制品专业批发市场。
我们要做的具体工作很多。一是建设国际羊绒交易中心,规范羊绒原料交易秩序。清河羊绒产业在国内外业界有着一定的优势和影响力,这得益于初加工产业的规模和实力。然而,近年来由于部分业户的不规范经营和诚信问题,导致初加工在清河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按照“规范业户经营,建立诚信交易平台”的发展思路,我们将积极组建国际羊绒交易中心。国际羊绒交易中心将实行“中介组织担保、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行经营,积极为供需双方搭建诚信交易的平台,降低供货方的资金风险和需求方的质量风险,力争经过努力,使羊绒交易中心成为清河羊绒初加工产业的亮点,并为主导国内外羊绒原料话语权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组建产品研发中心。针对当前清河大部分羊绒深加工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将与有关专业院校合作,组建羊绒制成品研发中心。通过设立专业机构,加大对市场流行趋势的跟踪和新产品的研发,为各羊绒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清河羊绒深加工研发水平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以羊绒制品市场为平台,大力引导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羊绒深加工产业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产业链条,各环节之间资源要素和生产要素要密切配合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2009年,我们将积极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分工的路子,将通过在中国·清河濮院羊绒制品市场建设缝合中心、品检中心等机构,引导企业进行合理化分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 |
![]() |